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如何有效开展教育,“山东样板”带来的启示是拒绝高冷,让传统文化教育多些欢喜和亲近。
让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起来。不少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普遍遭遇缺教材、缺师资、缺课时等现实问题,也有不少学校教学方法单一,死记硬背,简单枯燥。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成效。由专业的组织、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科学设计,整体规划,构建起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体系,突破“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瓶颈问题,才能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系统和可持续。优质的教材,专业的师资队伍,稳定的课时安排,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校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
让传统文化教育精起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做到精准教学定位,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化繁为简,情景再现,体验互动,及时消解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压力感和疏离感。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心从知识传授中转移出来,放在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上,通过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养成,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
让传统文化教育慢下来。教育是慢艺术,切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传统文化教育本来就是浸润教育,得小火慢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操之过急,“暴食暴饮”不仅让学生难以消受,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设置阶段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由表及里,慢慢渗透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去,从培养兴趣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走螺旋式上升的教学道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接受洗礼和熏陶。
读圣贤之书,育厚德之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实就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善教,笃学,多些欢喜和亲近,就会更快地拉近距离,消解陌生,与古人先贤产生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融,优秀传统文化才会真正入脑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