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 ,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了荨(xún)麻疹……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好在教育部及时回应“古诗改读音”的假新闻,表示“尚未通过审议,应读原音”。
想当年,为了记住这些异读字,应付考试过关,大家都花了不少时间,偶尔有人不小心读错音,还会被人笑话。可没想到,现在错误的读音居然被“扶正”,变成了正确的读音,之前耗费心血记住的读音,如今却成了错误读音。难怪这篇文章会瞬间刷屏,引发众多网友感慨,惊呼“上了个假学”“当时好不容易纠正过来的读音,现在因为大部分人读不对就改了?”“这事还有少数服从多数的?”
幸好专家澄清,这是一个假新闻,文章里的异读音并未真正改动,还属于征求意见的阶段,正式发布的《审音表》应该不完全和《征求意见稿》一样,网友没必要担心。按照这个解释,读音改变还存在不确定性,可并未打消网友的焦虑情绪,质疑声仍然不断涌现,说明大家对这个事非常关注,国家语委应慎重考量,不宜“将错就错”。
汉语起源于象形文字,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形成现代汉语,有从形、从音等发音规则。其中很多的多音字、异音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发音,读音很容易混淆、读错,比如说(shuì)服读成说(shuō)服、粳(jīng)米读成粳(gěng)米,就是受到发音规则影响。而且,还有一些字用在诗词里,发音受到平仄声律制约,一旦被改变后,就会打破平仄规律,令整个语句失去韵律美。
汉语发音有着自身的规律,在演变过程中,亦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经过千年的传承,已经深入人心,要是轻易改变的话,就会构成大众的认知紊乱,不知道该如何读音了。而且,字音在语文考试里,占了一定的分数,语音的改变,涉及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最大,将被迫改变教学内容,这也是引发网友强烈质疑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对于一些有着特殊含义、特定语境的字音,需要坚守正确发音,宣传推广正确字音,不应轻易向大众的错误发音妥协,以免造成语音的混乱,偏离了汉语的原有演变规律,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