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老有所“德”才更可敬
添加日期:2019/5/21 10:27:18   浏览次数:2108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近日,90岁的“让座奶奶”温暖全网。5月13日,山东青岛,90岁的薛轶雯老人坐上了11路公交车。每天,她都要坐这辆车去买菜。车行驶到台东站时,上来了一位78...

近日,90岁的“让座奶奶”温暖全网。5月13日,山东青岛,90岁的薛轶雯老人坐上了11路公交车。每天,她都要坐这辆车去买菜。车行驶到台东站时,上来了一位78岁的老人。由于腿脚不便,老人在车上踉踉跄跄。此时,薛轶雯主动为她让座,被老人婉拒。(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两位老人的温暖举动,有比年轻人让座更令人感动、更能触动心灵的力量。无论90岁的让座奶奶,还是78岁的被让座老人,两人相互礼让的友善之举,都让我们对道德有了更丰满、更厚重的理解和认知。

  在我们传统的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里,让座从来都是年轻人该做的事,这当然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的。但在尊老爱幼的基础之上,也该视具体情况,将座位让给有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完整的道德应有之意。道德并不是死板的教条和固化的原则,而是一种能够产生积极效应的正能量,是一种能够催生友善、让爱发酵的力量。

  道德之于每个人都不应因年龄而有所区别,无论青年人、老年人,亦或是孩童,都应怀有一颗善心、持有一份善意,行应尽之道、持应有之德。我们时常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地铁或公交车上,一些老年人因年轻人没有给自己或孩子让座而当众“发难”,有的言语相伤,有的拳脚相加。笔者就亲见过一位老年男子在地铁上因让座问题而对一个年轻女孩恶言相伤。女孩虽始终保持沉默,但老人粗鄙的话语却引来了周围乘客的鄙夷和不满。此情此景,窃以为无论年轻女孩因何未让座,失了舆论的一方无疑是这位老者。究竟是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这也是一道值得我们深思的道德命题。

  尊老爱幼是我们历来推崇和倡导的美德。但不能动辄就以此为依据,对他人实行道德绑架。这种“绑架”本身就有失道德的本意,有违善意的初衷。

  与此同时,道德之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岁月不居,道德不老,无论时光如何流走,也不能让道德随之溜走。我们每个人,即使到了老年,也应当尽己所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而不能倚老卖老、为老不尊。

  上述新闻中,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让座的举动之所以感动周围人,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将道德与年龄捆绑。这反而展现出了他们的尊者之姿,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点赞,大家纷纷主动给她们让出了座位,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