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发关注,它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健康中国”也就自然而然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全民聚焦、共同努力的重要课题。
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国家于2016年印发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其中重点提到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可见,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不仅是全民的共识,更是国家从战略层面作出的决策。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学校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健康教育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仍不明确。一些学校虽然也在开展健康教育,但往往形式大于效果;也有一些学校由于相关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对于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教学都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了与运动有关的体育常识性教育,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源于健康,这种健康,既包括健康的体魄、健康的思想,又包括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等。近年来,有关女童遭性侵的新闻屡见报端,也让家长们忧心忡忡。这就涉及到学校健康教育中关于“性教育”内容的教授和引导。而一直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和理念的影响,这方面的教育往往有所忽略和缺失,而这恰恰应该是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堂上重要的一堂“必修课”。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为国家培养和孕育健康的花朵,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不是一个躺在文件里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悬在空中的目标,而是一个需要实实在在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全过程、让孩子们的头脑和身心皆能受益的一门好课程。上好健康这堂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