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万,不必说在其他地方,就算是在广东这样发达地区,这收入也是比较高的,而这么高的月收入却因为孩子放暑假而不够花了?其实,这位母亲的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属于极个别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
“烧钱”3万实际是规避陪伴。孩子暑假之后,按照这位家长的“烧钱”方式——去美国游学、佣人照料、学习钢琴、游泳班、奥数等,合计起来3万多,确实不少。这种按父母自己意愿安排的度假方式,把孩子的假期安排得满满的,看似十分丰富,实则都是让孩子远离父母的陪伴,弄到美国去,离家远;佣人照顾、各种学习班,远离父母左右。
教育不能简单地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划等号。教育事业的投入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但对于一个家庭或孩子而言,高价的教育投入并不能换来高质量的教育回报。“教育是农业的”,意思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外部精心呵护、内在自我成长的完整过程。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离不开经济方面的投入,而教育问题并不仅仅是资金投入就能解决的,而且更多时候高投入甚至造成负影响。
穷养、富养不如用心陪养。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独立,这既是一个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陪伴指导的过程。孩子是父母行为的最好观察者、模仿者,而在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中,孩子在父亲那里学会了刚毅、理性和担当,在母亲那里学会了温暖、感性和包容。正是和父母一起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健康的心理,形成了健全的人格。父母生育孩子是一种幸福,孩子的成长有父母贴心陪伴更是一种幸福。而当下这种社会氛围下,父母疲于奔波,陪伴孩子成了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
在围观这位“烧钱”家长的同时,更要理性反思当下我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面临的问题,更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经济的投入代替了用心陪伴,不负责任地“放养”孩子。毕竟教育孩子不是饲养动物,也不是单纯投资,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习惯和心理的交流、扶助和培养。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