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古迹,就是善待人类。古迹是城市经过时间淬炼留下的符号。在地球生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优胜劣汰中,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竞争对手,成为地球的主宰者,是因为人类懂得吸取先人的经验而不断进化。在高密度人口的城市,无论是北方古都开封、还是南方园林苏州,居民们创造财富、享受生活,夯土垒石筑城墙,挖坑引流修水井,表现自己的生活,修造自己的家园。数千年岁月洗礼,无数次天灾人祸,它们能够依然存在,那么它们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就不应该受到质疑。
尊重古迹,就是尊重人类。古迹是城市所有人群生活的共同记忆。与天地星辰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不同,古迹是人类先辈留下的杰作。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帝王之都,还是玲珑曲折的小巷人家,只要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都曾在此留下生命的痕迹,留下属于自己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儿时在城头追逐打闹,恋爱时在河岸眉目传情,成年后在闹市奔波生存,终老后在山林魂归黄土。城市是居民共同的生存空间,那些古迹,便是乡情民风代代相传的见证者、记录者。城墙衙门、县学书院、先贤祠祀、名楼古园、僧寺名刹、名人故宅。每一处古街老巷,每一方石刻碑记,都是过去岁月的回忆,都是城市历史的人文载体。俗话说“一朝步入汴梁,一日梦回千年。”无论你身居何处,只要是开封人,说起书店街,横亘在心间的陌生感马上就会消失。
保护古迹,就是保护人类。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古迹,因为有了文物的属性,更是古迹中的珍品,更须得到后人的精心保护。在历史长河中,城市的先辈们在创造思想文化、精神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镌刻着历史符号的物质财富——文物古迹,可惜它们大部分湮没于乱世的战火和岁月的风雨中,只有小部分能幸运地被保存下来。现代建筑工艺和材料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但修旧如旧的特殊工艺能够保留人类的历史记忆。
古迹几乎都处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位置,在大拆大建的背景下,保护性开发古迹遗产,不仅能让城市的文脉延续,还能让古迹焕发新的生命,留住人们共同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