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门课程,有的老师的课堂场场爆满,而有的老师的课堂却是门庭冷落,我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老师在授课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以枯燥著称的思政课,如果能让其大受学生们欢迎,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思政课自带枯燥属性。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校政治理论课,随着年级的增长,课程设置越来越趋向理论化,相对于诗情画意的文学课、人物丰满的历史课、案例多样的法律课等,思政课的主义、原理、思想等略显几分枯燥。再加上很多学生的思想素质、党性修养还未达到一定高度,他们更喜欢娱乐性质较强的事物,对于这种理论性十足、远离生活的课程,学生们往往会选择敬而远之。尤其是再碰上一位不擅长讲课的老师,更是让思政课雪上加霜。
思政课不要灌输,要滋养。对于思政课教学,很多老师的通常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育,即将大量晦涩的知识一股脑儿塞给学生,来不及消化,只能死记硬背。“灌输式”教育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将学生推向思政课的反面。但有些老师却能将思政课讲得有色有声,他们讲课比较活泛,并不是任务式教学,而是真正带着兴趣去研究,将每一个理论用鲜活的语言、丰富的事例、多样的形式去慢慢分解,让学生的每一寸肌肤都受到滋养,而不是强迫式接受。试想,谁不喜欢这样的思政课呢?
学好思政课,老师是关键。思政课学习成效如何,既有学生的努力程度,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走心,就会想方设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才会以受众思维去设计教学方法,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解剖理论,让思政课富有感染力、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产生获得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解惑”不仅是指人生之惑,还应该包括学习上的困难。自己讲活思政课,让学生爱上思政课,也是一名思政课老师该有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