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创新性提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三单”工作法,即群众文化需求清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菜单、满意度测评成绩单,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供给公共文化,把“政府配送”变为“群众选择”,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10月9日 《四川日报》)
群众文化生活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晴雨表”,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和获得感。那么,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落地基层,让广大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呢?这是许多地方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应该说,成都市大胆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三单”工作法,不仅有效地破解了公共文化服务落地基层的难题,更让当地群众着实感受到了优越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需求清单,给群带来优越感。以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权通常是掌握在供给方。也就是说,供给方安排什么、怎么安排都是自己说了算,很少征求群众的意见。而实行“群众文化服务需求清单”工作法之后,传统的服务方式就彻底颠覆,群众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内容。这样一来,公共文化服务就会更精准,真正让群众有一种优越感。
供给菜单,给群众带来幸福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菜单,顾名思义就是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内容清单。有了这个清单,群众就能够提前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详细内容、服务地点、活动时间、参与人员等相关信息。这样群众就可以提前准备,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时间以及适合自己参与的活动节目。此工作法推行之后,群众不仅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而且还是各类文化服务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参与者。同时,群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长参与戏曲、音乐、舞蹈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从中获得幸福感。
测评成绩单,给群众带来获得感。此前,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得怎么样、好坏优劣,群众很少有发言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下降,也很难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采取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测评措施之后,群众就成为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好坏的裁判,可以直接给公共文化服务打分,对不满意的说不。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实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切实增群众的获得感。
总的来说,“文化三单”工作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其实,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是一些地方所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大家卯足干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从而把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落地基层、落到实处,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