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APP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互联网+”趋势下的时代产物,具有知识含量丰富、形式生动有趣、功能丰富多彩、简便易操作等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受到学校、家庭、学生各方面的普遍欢迎。但如同其他新生业态一样,由于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整个行业尚不规范与成熟,良莠不齐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企业为了争夺用户,不惜利用“涉黄”、抄袭、诱导消费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对于潜藏于学习类APP中的歪风一定要及时刹住。这类APP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分辨是非的判断力还不强,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和不良思想的干扰和侵害,对他们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起到反作用。APP开发企业应加强自律,要将心思放在产品研发上,在内容上精耕细作、推陈出新,确保服务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筛查和预警机制,对不良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对不良信息发布者予以惩戒,净化软件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于恶意发布不良信息、设置诱导性消费陷阱、内部管理失范的,要综合运用提醒督促、罚款惩处、强制下架等措施,让软件开发商不敢动歪心。
对于学习类APP,学校、家庭、学生都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APP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不可能完全替代学校教育的传统方式,不能将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都寄托在依靠外在工具之上。在学习中,学生还是应该加强独立思考,进行主动学习,若是一味地依赖作业软件、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有的作业答案并不正确,只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更遑论其中潜藏的黄图、荤段子、消费陷阱等会对学生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让教育与网络完全脱节也不现实,但教育的主体责任依然在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学校才是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不能用APP取代家庭作业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合理适度地使用学习软件,重点在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上下功夫,不能让APP反客为主,令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