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个年代了,你还在办一份文学刊物,你做这个事,到底有什么意义?”《福建文学》副主编石华鹏说遭遇亲朋好友此类“质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11月17日 《光明日报》)
在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当下,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和阅读文学作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相比之下,文学期刊发表难度大、阅读成本高,作为文学“灯塔”的位置正在被动摇。新时代,面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与使命,文学期刊如何能够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关乎文学期刊能否捍卫“灯塔”位置的关键。
相比于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环境,专业性是文学期刊的突出特质,能够登上文学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都是品质很有保证的优秀作者的精品力作,文学和艺术价值非一般网络文学作品可以相比。热心读者通过文学期刊来寻找、阅读好作品;优秀作家通过文学期刊来发表、检验自己作品;专业学者通过文学期刊来考察、索引当代作家作品;一流出版机构通过文学期刊来筛选、推出优秀作者和作品,这些是文学期刊地位的保证。
但是文学期刊的地位并不是绝对稳固的,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作品来传递文学的薪火。一方面要坚定文学信念,文学期刊的编创人员要对文学事业充满自信和担当,树立过硬的素质、厚实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对文学期刊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遗余力地投身文学事业;另一方面要提升作品质量,发挥出文学期刊的创作导向左右,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创作内容,增强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文学期刊为写作者提供了创作的舞台,在文学的今天与明天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文学期刊应坚持扮演好这一角色,不能作旁观者,而是应该主动作为,全力做好文学创作的组织与规划,构建良好的文学生态。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延续几千年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伦理、法律、道德等范畴的内涵和外延被重新定义。文学应紧扣时代脉搏,加强优质内容的创造能力与整合能力,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文学作品。唯有如此,文学的灯火才能永续不灭,文学期刊的价值才能持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