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以一篇《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开学主题演讲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他称,沉溺于手机的人在学习阶段表现出各种学习障碍和自我管理问题。到了中年晚年,就会导致失业、生病、破产、孤独、抑郁甚至早死。“新学期伊始,我殷切地希望你许下美丽的梦想,我更希望,你的梦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时间而褪色,不因手机而破碎。”这篇演讲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有网友跟评:“触到痛点的好文。”
“手机能偷走一个人的梦想!”如果不是张校长通过开学典礼上的主题演讲,进行特意地强调、慎重的敲打,我们似乎已经淡忘了,手机在提升了沟通效率、带来了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会因为过度使用、不当使用,绑架我们的时间、霸占我们的空间、稀释我们的真情,搅乱富有情趣的现实生活。有了难题,百度一下;碰到棘手的作业,网上有作业帮。手机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但手机的负面效应,让未成年人的思考能力迟钝了,更愿意坐享其成;动手能力弱化了,凡事不想创造、不愿劳动和奉献;反思能力降低了,过分推崇自我中心主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宅”在互联网上,会滋生更多身心亚健康:体质弱化、体能降低、封闭孤独、自以为是、情感冷漠、独来独往。德国一位脑神经学家指出,德国手机、网络的普及比中国更早、更快、更广,当今德国小学入学新生多动、易暴怒、提笔忘字、做题粗心、记忆力差、词不达意、协调性差、粘人、孤僻等问题,都比移动时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增加。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注重控制手机的使用,也会出现上述不良问题,成为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所谓的“容器人”——“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与外界隔绝”“能清晰地看到对方的言行举止,却无法和对方达成心灵的默契、温情的信任”。
张校长的演讲显然如网友所说的那样,切实触到了移动时代孩子学习与成长的一个痛点。让更多家长、教师和未成年人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人,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应该科学理性的处理好自我成长和使用手机的关系,要将手机当作学习工具,而不是当作痴迷的玩具,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化驾驭能力,摆脱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
但只是触动还不够,为了让张校长的这个“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的愿望得到落实,学校、家长和教育者也要做好弥补和辅助工作,多让孩子走出课堂的束缚,走向广阔的大自然。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和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要,让他们拥有甜蜜和谐的代际关系、教育关系、成长氛围。但愿孩子能绕开“手机陷阱”,走到阳光里、走到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