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孩子应有同时代的儿歌相伴
添加日期:2018/4/10 8:32:10   浏览次数:1480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世界不仅要棒棒糖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还应该有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儿歌。然而,与父辈们相比,现在的孩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幸运...

  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世界不仅要棒棒糖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还应该有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儿歌。然而,与父辈们相比,现在的孩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幸运,除了上世纪流传下来的《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屈指可数的几首经典儿歌以外,真正属于他们自己,又贴近这个时代的优秀儿歌实在是少之又少。缺少了好儿歌,童年的世界里也就少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对孩子们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 

  词曲作者儿歌创作的兴趣不浓。儿歌是孩子成长重要的“精神维生素”, 不仅能够让孩子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儿歌创作却持续低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儿歌创作一直被认为是“小儿科”,而且又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许多专业词曲作者创作儿歌的兴趣不浓,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儿歌创作上。 

  儿歌创作切入生活的力度不够。《小燕子》这首儿歌传唱了几代人,几乎家喻户晓。这首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哼唱朗朗上口,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首儿歌的创作,在灵感的背后,其实是生活里的千锤百炼。而当下我们的一些儿歌创作,切入生活的力度明显不够,一些作者不愿意深入生活去汲取养分,根本就不了解当下儿童的精神世界,喜欢凭自己的空想去创作,作品自然不够鲜活,难以贴近儿童生活。 

  传播媒介推广儿歌的态度消极。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打开广播电视,还是浏览网站,各种各样的流行音乐比比皆是,就是难以找到儿歌的身影。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推广儿歌所产生的收益要远远小于流行音乐,因而传播媒介对推广儿歌的态度比较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一些优秀的儿歌作品,因为缺少传播媒介的支持,最终也难以传唱开来。 

  在我国,儿歌不仅是孩子的精神食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不能仅限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同样需要关注。因此,面对新创作的儿歌数量少、精品更少的现实,相关部门还应该重视起来,建立有利于儿歌创作、传播的良性机制,多出新品、多出精品,让新时代的孩子有新时代的儿歌相伴,不能让新时代的孩子总是唱着那几首古老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