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历史上的贤内助:李母当簪为子择友
添加日期:2017/6/12 3:45:57   浏览次数:1399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四川犍为,人文荟萃。最著名的莫过于“一代循吏”李拔为官当政事迹和脍炙人口的李家“一门四进士”的佳话。然而,通过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李母当簪为子择友...

  四川犍为,人文荟萃。最著名的莫过于“一代循吏”李拔为官当政事迹和脍炙人口的李家“一门四进士”的佳话。然而,通过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李母当簪为子择友更加震撼人心。

  李拔,号峨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于犍为城关文林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福宁知府。李拔先祖于明洪武初年徙居犍为。在李拔之前,李家多业儒无成,落泊潦倒。

  李拔回忆自己年幼时的情景时说:“家庭生计日艰,母亲在家‘饲豕养蚕’,父亲外出为人‘采薪、负米,数濒于死’。”由于李父长期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家庭,便把李拔三兄弟托付妻子教导。李母周氏为塾师之女,贤惠持家。虽然家庭极度贫寒,但是李母始终督促李拔读书不辍,在家亲自教李拔读书识字。只因在她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李拔15岁的时候,母亲周氏忧心忡忡,孩子聪明勤奋,颇有天赋,却苦于家境贫寒,无法为其聘请名师指点。内心的煎熬让她夜夜无法入眠。经再三思索,她想到“无师当取益友”,于是,决定当掉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头上的簪子,用典当来的钱招待儿子的学友,以吸引挑选优秀学生与儿子一起学习。李拔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更加发愤图强。雍正九年(1731年),18岁的李拔考中秀才。饱读诗书的李拔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曾自书联语“立志不温饱,读书岂为功名”,天下为公的思想至此厚植于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李拔因家庭生计所迫,想要放弃学业的时候,母亲反问:“古人由困而亨坎檩,穷愁益励操持,汝等可以饥寒隳厥志乎?”谆谆教诲,坚定了李拔学习的决心。在他人生的重要阶段,在他为择学友而彷徨的时候,是母亲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交友环境。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李母当簪为子择友,这一历史故事所蕴含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世人。时代呼唤“李拔”,也呼唤越来越多的“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