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电话亭“变身”折射城市治理智慧
添加日期:2017/8/25 8:00:19   浏览次数:1395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方兴未艾,让曾经火爆的电话亭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成为被遗忘、被忽略的边...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方兴未艾,让曾经火爆的电话亭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成为被遗忘、被忽略的边缘地带。昔日在电话亭排队打电话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从过去的稀罕物到如今的鸡肋,从过去的人声鼎沸到如今的无人问津,电话亭的命运不过是急剧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面对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需要公共部门和市场力量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在良性互动中分担责任。在一个转型和创新的时代里,过时的电话亭并非意味着无用。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电话亭也需要找到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的渠道。给电话亭注入更多的新元素,让它们更有时代感,让它们更具使用价值,切实便民利民;这一切,在电话亭变身悦读亭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电话亭变身悦读亭的做法,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让电话亭上演“变形记”,而是在保留原有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电话亭其他的新功能。智能手机尽管很方便、快捷,却很容易陷入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理性的樊笼”——人们在享受理性选择和科技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人们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保留公用电话亭的通话功能,并非没有必要。 

  电话亭的旧貌换新颜,不仅实现了对闲置公共资源的盘活、减少了资源浪费,也满足了公众阅读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同时目前已经设计出的借书亭、阅读亭、电子亭、漂流亭、一本亭、名人亭等6种差异化、个性化的主题,也尽可能满足了市民多元化诉求,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人文关怀。 

  看似无用的电话亭,实际上大有可为,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一张新的文化名片。实现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切实地便民利民,“电话亭变身悦读亭”犹如一面镜子,见证了城市治理的可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