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弘扬塞罕坝精神重在牢记使命
添加日期:2017/9/13 8:26:15   浏览次数:1331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塞罕坝人历经三代人艰苦创业,55年的持续坚守,在不断探索绿色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塞罕坝人历经三代人艰苦创业,55年的持续坚守,在不断探索绿色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紧密结合实际,把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下功夫在基层党建上破题,以党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改善民生,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牢记使命,用实干写忠诚。塞罕坝精神最根本的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创造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塞罕坝人才甘愿寂寞,坚持奋斗55年;因为有实干劲头,塞罕坝人让荒漠沙地变浩瀚绿洲。深思之,塞罕坝人的信念与实干集中体现为忠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基层党建就需要结合实际,坚定信念,用实干写忠诚,用忠诚体现鲜明的党性,担当起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凝聚起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牢记使命,尽责任勇担当。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顽强拼搏、坚持坚守、不懈努力,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孕育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质、充满活力的“塞罕坝精神”。透过这种精神让人看到的是责任与担当。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就要紧密结合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肩负起时代使命,回应好人民期盼,大胆改革,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多干实事,为民解难,攻坚破难,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记责任与使命,以新的作为谱写时代新篇章。 

  牢记使命,让精神传下去。三代人、55年,漫长岁月的坚持,成就了今天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屏护了华北,震撼了众人。如果说建场初期,老一代塞罕坝职工的“战天斗地”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用的话,那么新一代林场职工的接力传承则体现了绿色产业发展方式的强大感召力。无论是老一代塞罕坝林场职工的矢志不渝,还是新一代林场建设者的自强不息,都为新时期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能量、创造了新境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把握其精神实质,把这种精神传下去,使之成为促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着眼时代,牢记使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展示新作为,如此,党的根基就会更加牢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就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