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不少中国人对过洋节有着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对洋节更是情有独钟,甚至把过洋节当成了一种潮流和时尚,不过洋节似乎就显得自己已经落伍了。从情人节到愚人节,从万圣节到圣诞节,几乎在每一个洋节日来临的时候,总少不了国人忙碌狂欢的身影,这意味着有着正宗外国血统的洋节日已经跨过水土不服这道坎,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这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洋节日自然也是如此。虽然不同的洋节日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但都无一例外地折射出人们强烈的心理诉求,打下了本民族深深的文化烙印,并且在一年又一年的传承中释放出民族的活性与张力。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对洋节日这一外来文化作一些了解或探索,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舍弃对洋节日文化内涵探知的欲望,只知道以近乎盲目或崇拜的心态去狂欢,借洋节之名去放纵自我,这既是对外来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
几乎在每一个洋节来临之际,我们都可以见到疯狂的人群,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这个节日的主人,灿烂的笑容看起来率真而又快乐。然而,商家往往比他们更开心。如今的洋节已经不够纯粹,在商家的极力渲染下,那些原本充实而有内涵的洋节因为剥离了人文因素早已空心化、娱乐化。在这种情况下,洋节日自然也就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商业外衣,狂欢的群众只不过是商家逐利的道具。所以,从某种程度说,疯狂过洋节不只是一些年轻人的渴望,它同时更是商家的期待。
如今,喜欢过洋节的人群正呈现出低龄化的倾向,一些小学生甚至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成为欢度洋节的新生力量,这一现象需要引起重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很多人过洋节只是因为好玩,凑个热闹,但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喜欢中国传统节日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舍近求远,对洋节日过分狂热、盲目追崇,其实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厚大度的民族,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我们不排斥任何优秀的外来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洋节而丢掉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因此,在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上我们还需要加把劲,让每一个中国人学会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喜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不必对洋节日盲目追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