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爱的温暖穿透冰冷的山——记茂县山体垮塌灾害中那些感人瞬间
添加日期:2017/7/1 0:01:38   浏览次数:1444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曾经椒香四溢的村庄,一夜之间被冰冷的山吞没掩埋。  三天来,在救援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感人瞬间:累得席地而眠的...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曾经椒香四溢的村庄,一夜之间被冰冷的山吞没掩埋。

  三天来,在救援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感人瞬间:累得席地而眠的搜救队员、含着泪水坚持救援的亲人、临危受命的老村支书、赶几十里山路送饭的少数民族同胞。

  守望相助:最香不过“百家饭”

  “吃饭喽,吃饭喽!”几声伴着山谷回音的吆喝,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巨大的碎石间响起。七、八名头戴白帽、扛着大桶的群众,出现在救援现场。

  他们是茂县太平乡太平村的村民,距垮塌现场近三十公里,其中七、八公里的山路还要步行。灾害发生后,他们已连续三天为救援人员送来热腾腾的饭菜。

  “听说新磨村遭灾后,村民一下子全都聚到了村委会,商量着能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儿。”太平村村长刘光春说,“最后大家一致决定:送饭!”

  “家家户户拿出来的都是最好的菜,掌厨的妇女也经过了精挑细选。”56岁的村民刘福玉说,“我家捐了50斤莴笋,邻居把舍不得吃的两块老腊肉都捐了。”

  三天来,全村到现场送饭超过百余人次。男人负责扛送装有饭菜的大桶,妇女负责打饭送菜,分工明确。

  不一会儿,村民带来的一百多斤大米饭、四大缸菜就见底了。“土豆炒腊肉最受欢迎!”刘福玉说,“救援到哪一天,我们就送到哪一天!”

  记者看到,除了太平村民,还有许多其他邻近乡村群众前来送饭送菜。三天来,救援人员吃到了不同味道的饭菜:红烧肉、回锅肉、火腿炒莴笋……一名救援人员说:这是真正的“百家饭”,最香!

  新磨村村民黄武鹏,多名亲属被掩埋在垮塌的山体下。和逃过一劫的妻子商量后,他们决定把开办的农家乐78个房间全部提供给救援人员居住。

  “我们烧好开水,还熬了稀饭,小卖部里所有的食物,也全都送给了救援人员。”黄武鹏说,“只希望活下来的人,将来能好好地活着。”

  冲在最前面的人

  24日晚,48岁的颜顺伦临危受命,担任新磨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有17年党龄的他,立即着手安排村民撤离。夜里9点,200多名村民安全撤离到了叠溪镇中心小学,聚在学校的食堂里。

  在颜顺伦的安慰和指挥下,村民擦干眼泪,一致决定25日选几个村民代表加入民兵搜救队,跟着抢险救人。“关键时刻,我一定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战胜灾难!”颜顺伦说。25日6时,30岁的新磨村村民杨友华等几位村民组成的临时抢险队,即开始为专业队伍指路。

  移动公司茂县网络部预备党员李元刚,于24日上午带领队伍把每件几百斤的通讯设备靠人力抬进现场,衣服被汗水渍成一圈又一圈纹路。

  参与救援的共产党员、消防战士陈龙在日记中记载:“20时50分,我们救援所在的位置位于塌方地带的正下方,当我们正在四处搜寻时,一股泥石流突然从百米高山上直冲而下,紧急避让后我们再次回到抢救现场……”

  有些画面,在43岁羌族人韩强的脑海中难以磨灭。

  作为最早抵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叠溪镇较场公路养护站站长韩强亲眼看着塌方体摧毁了道路,吞没了人家……村里面还有姑爹一家4口和好多熟人,韩强的眼泪瞬间喷涌。

  救援队伍陆续赶到。韩强一眼就瞅见了茂县县委组织的党员突击队,他们有的给武警、消防带路,有的帮着运送设备,有的靠手去扒石头,靠人力去拖动捆绑巨石的绳索……没有一个人躲闪,也没有一个人靠边。

  救援的第一天,直到凌晨一点多,韩强和工友们才歇下来,在拥挤的推土机驾驶室,4个人在山风中挤了一宿。

  但韩强睡不着,眼前灾难让他想起了汶川特大地震,想起了经历多次的滑坡和塌方。“我见过那么多灾难,冲在第一线的永远是党员!我也得向他们学。”韩强说。

  在推土机上,韩强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不怕辛苦,我也要当那些最辛苦的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