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营养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然而,纵观当前的童书市场,书目品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如何选择适合自家孩子阅读的书籍,也成了家长朋友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以“童书分级”的方式引导孩子阅读,或许可以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但也有家长因为童书“分级制”标准不统一、缺乏权威性而产生置疑。笔者以为,建立“童书分级”阅读模式,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意义,但也不能过度依赖。
眼下,尽管书店对图书有过分类提示,但毕竟只是一个大概方向,谈不上精细,更谈不上权威。在此背景下,要让孩子从众多书目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图书,犹如“大海捞针”,必然费神费力。即便有家长陪同,也会因为目标指向不明而不知所措。那么,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和心智发育程度,定制科学的阅读计划,有针对性推荐阅读书目,既让孩子省事,也让家长省心,显然,没有“童书分级”的科学引导肯定不行,孩子精准阅读就很难落到实处。只不过,“童书分级”标准也不能百花齐放,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童书分级”本身都存有分歧,这让家长和孩子们又如何选择?所以,建立相对权威的分级标准很重要。
然而,鼓励孩子阅读,也需重视个体差异。哪怕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趣和水平层次也有所差别。孩子们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接受教育引导的机会和程度也不一样。比如,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就很明显,有些孩子从小读书多,阅读基本功扎实;有些孩子读书相对较少,阅读能力也相对较弱。这时,家长则不能按照“童书分级”的统一标准机械执行,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就像人们担心的那样,一旦阅读内容和阅读水平不相适应,会降低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这不是没有道理。应该说,“童书分级”仅是一种参考,而不是唯一标准。
同时,引导孩子阅读,不能由父母完全包办,还得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不完全排除,“童书分级”的出现,虽然为家长消除了很多顾虑,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误导,以至于对“童书分级”形成一种依赖。不难见到,家长根据“童书分级”标准,把相关书籍买回家,然后就给孩子布置读书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读完多少书。至于孩子们喜不喜欢读、能不能读、读得怎么样,家长却少有过问,这便是典型的家长包办作风。故而,我们引导孩子阅读,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这样,阅读效果或许会更好。
总之,“童书分级”虽然能为孩子的阅读选择带来便利,但家长也不能为此过度依赖。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孩子,明白他们最需要什么,才能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儿童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