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因为受到选拔性考试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哑巴式英语”“只会做题,不会处事”“生活处理能力欠缺”,等等,都是高分低能的典型表现。而一旦讨论这些现象,一些人总会挥舞着大棒,从教材编写、到教法运用,到师资培养,到考试机制直至整个教育,都会迎头痛击。而与此同时,他们言必欧美教育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人文。如此贬低自己、抬高他人,看似“恨铁不成钢”,实则是极其的自卑心态在作祟。今天,我们在高举文化自信这一面大旗,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材自信、教学自信,而上海教材走红英国的事实,正是我们教材自信的最佳素材。
教材自信需要我们编写优秀的教材。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走出书房,了解学生现状,倾听教师心声,把握社会需求,摒除墨守成规,杜绝闭门造车。这样编写的教材,才鲜活可亲,才紧贴社会,才深受欢迎,才能够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育人的巨大作用。
教材自信也必须建立在教师的灵活运用当中。教材俗称课本,“本”的概念,既是强调了其重要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因此,教材自信也就需要教法自信的支撑。身为教师,我们总能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学思并重等传统教学理念中,找到最初的根源。
对我们自身的教材充满自信,对我们传统的教法充满自信,为人师表者,就能够信心满满地站在讲台之上,将这样一份自信,如春风化雨,如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如此,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能够落到实处,并激励万千学子满怀文化自信而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