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农家书屋全面建设10周年。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有农家书屋58.7万家。10年来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1.63册。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农家书屋也存在利用率不高、来看书农民不多等问题。要想破解这些难题,让农家书屋搭上“互联网+”快车值得探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知识传播的快速性、电子阅读的便捷性、网上互动的及时性都让互联网成为了广大农民乐于接受、愿意尝试的新生活方式。而这种现状显然与当前部分农家书屋管理上的人工性、书籍存储上的有限性、交流互动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对此,让农家书屋搭上“互联网+”快车,既是新时代农民对读书的所求所盼,也是新时代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让管理方式网络化。“一个人员管理、一个本子记录”的纯人工管理模式,在书籍日益增加的当下,已经不能适应农家书屋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农家书屋管理跟上时代的脚步,创新管理方式,引入“互联网+”形式。通过网络化,实现书籍借阅、书籍归档、书籍查询的电子化。同时,逐步探索不同区域内的统一联网管理,实现异地借还,如此方能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管理的有序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读书村民服务。
让阅览方式网络化。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开放发展,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水平和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对于青年农民来说,进行电子阅读的频率远远超过纸质阅读。对此,农家书屋应根据农村发展现状和不同年龄段农民对读书的需求,探索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资源融合,实现实体农家书屋与电子农家书屋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电子资源和阅览设备,打破时空限制,让农民能在畅游网络空间中实现在线阅读。
让互动方式网络化。农家书屋存在的价值不光在于提供汲取知识的场所,也在搭建了交流思想的平台,这也是很多农民愿意去农家书屋坐一坐的原因。农民有所盼,农家书屋当有所为。特别是对一些工作比较繁忙的农民而言,探索互动方式网络化不失为又一利民之举。农家书屋可以充分利用“人手一手机”的优势,建立书屋APP,分享电子书籍资源,打造网上学习交流平台,让村民在互动中浓厚学习的兴趣、收获更多的知识。
知识是带动农民致富、丰富农民生活的有效载体。唯有让农家书屋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农民需求,农家书屋才能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知识乐园。期待更多的农家书屋能够运用“互联网+”提升吸引力,主动对接新时代,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