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个小坐垫,一句暖心话,一趟爱心班车……在这个寒冬,当我们裹紧大衣,行色匆匆地赶路时,总会在不经意间与温暖相遇。
室外寒风刺骨,乘客坐在车里倍感温暖。
地点:地铁建国门站
去儿研所有暖和的专线公交
1月11日上午10点半,记者从建国门地铁东北口出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蓝色指示牌:去往首都儿研所请乘坐公交专线东行50米。记者纳闷儿,建国门到儿研所,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走快点也就十来分钟,为什么还要开专线公交?
往东50米的公交站牌处已经停了3辆灰色考斯特汽车,“去儿研所的在这儿坐车。”“上车啦,车里暖和!”看见有抱着孩子的,乘务员紧着招呼。
现在是三九天儿,1月11日北京市最低气温-10℃,但车里分外暖和。相较于普通公交,车里还进行了一些特色设计,座椅套换成了卡通的,米奇、皮卡丘、熊大等动画形象,粉色、咖啡色、银色各不相同,线路站名图也是定制的卡通版汽车形状,车内还挂着一些毛绒玩具。记者发现,车内还贴心地为乘客们配备了热水。“两个一升的保温瓶,乘客想喝热水随时倒。”司机李师傅说。
“建国门地铁距儿研所约1.5公里,坐地铁带孩子去看病,出来没直达医院的公交车,打车也不好打。2016年我们就开了这条专线,跑朝阳门、儿研所、地铁建国门3站,刷公交卡只需2元。”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
一位抱着孩子的女乘客搭话:“不堵的话5分钟就到了,停在儿研所东门。这可比黑摩的强多啦!”
专线车很受欢迎。虽然平均15分钟发出一趟车,但第一辆车门一开,不到5分钟就坐满发车了。“早上8点到10点半、下午1点到两点是乘车高峰,一两趟地铁的人出来,两辆车就坐满了。”司机李师傅说,这两天正值流感高发期,前往儿研所看病的家长和患儿都多了,“平日我们全天跑个十二三趟,现在得将近二十趟。”
不到10分钟,车就到了儿研所东门。“您拿好自己的东西,注意脚下台阶,祝您一切顺利。”李师傅目送乘客离开。此时,已经有乘客抱着孩子在站牌下等候上车。
店主杨新兴请环卫工人喝热茶。
地点:朝阳水碓子社区
小店免费热茶温暖过路人
上午10点,朝阳水碓子社区新兴副食店门前,一块小黑板引起许多过路人的注意,上面写着几排粉笔字:“严寒无情我有情。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保洁人员、快递小哥、的哥的姐,走过路过的朋友们,渴了累了歇歇脚,喝杯免费的热茶,暖暖身子吧!”
老板叫杨新兴,此时正忙着“揽客”。“过来喝口热茶,歇歇脚!”杨新兴招呼着路过的环卫工人、停车管理员。不一会儿,小店门前就聚了五六个人,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着天。
“今儿可真冷啊,听说这周寒潮,温度是入冬以来最低的。”杨新兴对两名身穿蓝色制服的环卫工人说:“你们真辛苦,天不亮就出来了吧。”“一天七八个小时在室外,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名环卫工人半杯热茶下肚,做出了一个享受的表情。
“杨师傅,您这红茶真不错,我能再喝一杯吗?”一位停车管理员举着空纸杯笑着问。“当然没问题了,茶水管够!”杨新兴端着水壶,给大伙儿添热水,地上还有两个打满水的暖水壶,“这茶是儿子孝敬我的,平时我也喝不完。”
杨新兴对记者说,他的小店开张至今已有27年,他始终不忘刚来北京时社区好心人给他提供的帮助,他就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社区,“我想把爱心传递下去。”入冬以来,他开始为过往的普通劳动者免费提供热水,并帮他们加热自带的饭菜。要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还可以在小店免费吃碗泡面。
几位喝茶的人离开后,杨新兴让爱人继续看店,他则骑着一辆黄色三轮车去采购了,车上写着“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党员爱心车”。杨新兴每天都用这辆车为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免费运输一些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
一位老伯坐在棉垫儿上候车。
地点:东四十二条公交车站
候车座椅铺上暖心小棉垫
昨天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东四十二条公交车站等车,寒风瑟瑟,冻得人直发抖。就在这时,一位老伯蹒跚着来到站台,立刻被身穿黄色制服的文明引导员迎到椅子上,“您去协和医院是吧?先坐着歇一会儿,车来了我叫您。”老伯被搀扶着坐下,感动地说:“每次来坐车你都照顾我,谢谢你!”
记者这才注意到,站台上两把椅子均绑着花朵图案的小棉垫。“都是我亲手缝的,家里的床单被我剪了好几条。脏了就赶紧洗,洗不干净就换新的,这个冬天换5次了。”文明引导员闫桂云告诉记者,天气寒冷,人们等车时坐在垫子上能感受到舒适温暖,尤其是那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
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站台上的暖心细节不限于小坐垫,栏杆上还整齐地挂着一排“宝贝”:热水壶、一次性纸杯、打气筒,还有一个收纳袋,袋子里放着糖块、卫生纸、小药盒、公交路线图……“别小看这些东西,关键时候管用着呢!”见记者发现了这些小心思,闫桂云有些得意地说。
许多常来东四十二条公交站坐车的附近居民似乎都跟闫桂云成了老熟人。年过六旬的“何姐”来到站台上,没等闫桂云招呼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脸色有些苍白。“何姐,没吃早饭?脸色不太好啊。”闫桂云知道何姐低血糖,有头晕的老毛病,她赶紧从收纳袋中拿出一块巧克力,让何姐吃了,又赶紧倒了一杯热水。缓了几分钟,何姐被闫桂云扶着登上一辆684,嘴里不停道谢。
清晨室外温度只有-7℃,站台上的闫桂云双颊都冻红了,但她仍然微笑着迎来送往。
记者看到,“享受”座椅的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的上班族,许多人来到站台前冻得直皱眉,离开站台上车时却一脸谢意。(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