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医院文件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医院文件
开封市陇海医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添加日期:2015/5/4 10:43:09   浏览次数:2671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摘要】开封市陇海医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院属各科室: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

开封市陇海医院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院属各科室: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文件的要求以及河南省卫计委、开封市卫计委的具体部署,现将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科室、本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活动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具体的领导小组与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少清  张争艳

副组长:张建平  范廷俊  杜有民  杨艳丽  曹海燕

成  员:刘  洁  刘  勇  郭  敏  付艳梅  马俊萍

王瑞丽  李少峰  王紫燕  孔令睿  越继革

刘  伟  赵  凯  艾文伯  黄玉莹  任丽梅  张文艳  侯  民  马建国  张德鹤  孟令波  杨玉龙  张  海  吕然博  范学飞  牛  煜  李鸣建  薛春勤  张要文  娄俊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政科,张建平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杨艳丽、曹海燕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刘洁、刘勇、郭敏、王紫燕、孔令睿、张文艳、任丽梅、赵凯、李鸣建、薛春勤、张要文为办公室成员。

二、建立并实行活动信息月报告制度。请各科室、部门于每月25日前,将当月活动进展情况和下月工作安排,以书面形式报送活动办公室。

联 系 人: 刘  勇   刘  洁    郭  敏    孔令睿

联系电话:23238(22573238)  21258(22571258)

电子邮箱:kflhyyyzk@163.com

 

 

 

 

附件1:开封市陇海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2: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附件3: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自查表

 

 

 

 

 

                    ○一五年四月六日

 

 

 

 

 

 

 

 

 

 

  抄送:开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开封市陇海医院办公室         2015年4月6日印发   

附件1:

开封市陇海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文件的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医疗系统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医疗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随着医改逐步深化,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创新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措施,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群众路线教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提高社会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结合我院具体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弘 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 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改善服务。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一、工作目标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强力落实医疗安全措施,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工作存在的服务不方便,质量不放心,医患关系不和谐等实际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按上级要求,医院自2015— 2017年 ,利用3年的时间,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高度重视。活动是经国务院同意开展的一项全医疗系统的重要活动,对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各科室务必高度重视。

(二)查找问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纠建并举、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听取群众反馈意见和社会评价结果。对照“行动计划”提出10个方面要求并结合我省“优质服务60条”实施情况,梳理分析本部门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看得准、抓得实、见效快的具体措施。

(三)大力宣传。利用会议、横幅、院报、简报、网站、微信平台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大力表彰先进的科室和个人。对不重视、不负责、不尽职、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要批评、要处理。

(四)活动启动。召开实施“行动计划”的启动大会,传达国家和省、市卫计委的文件精神。每月的第三周的周四下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步活动安排。

按照分工负责,条块管理的原则,医院将对医、护、技等部门开展“行动计划”活动情况进行认真的督导检查。

1、领导分工包保负责。医院“行动计划”活动领导小组是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活动办公室是具体的办事机构,活动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编制“行动计划”的工作措施和推进计划,并按上级要求编发活动简报和提报工作信息。领导包保分工情况如下:

    李少清  张争艳 负责整个活动的全面工作。

张建平  负责负责医疗、护理系统的活动开展。

范廷俊  负责后勤、保卫系统的活动开展。

杨艳丽  负责党风、行风以及卫计委“九不准”方面的活动开展。

杜有民  负责医技系统的活动开展。

曹海燕  负责行管、信息系统的活动开展。

四、活动步骤

这次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自查自纠、督查整改、阶段总结,巩固提升5个阶段。

(一)学习宣传阶段(2015年4月上旬)召开医院“行动计划”活动动员大会,对“行动计划”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各科室要迅速行动起来,利用晨会等形式,广为宣传,达到人人皆知,不留死角。统一思想,提高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5年4月中旬—11月份)。各科室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梳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整改。医院将根据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扎扎实实地把整改落到实处。

(三)督查评估阶段(2015年7月)。接受市卫计委活动督导组的初期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年度总结阶段(2015年12月)。对照工作目标,认真梳理年度工作,客观总结实践经验。对反映强烈,活动开展不力,有严重事故隐患的科室和个人要予以严肃处理。

(五)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1月)。深入总结上年度活动开展情况,深查问题与不足,完善改进工作方法,将成功做法或经验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初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2016年医院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2:

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一 )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二 )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三 )设置醒目标识。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指示标识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四 )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 ,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五 )扩大预约比例。三级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至2017年底 ,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 5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六 )推进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支持双向转诊,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七 )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至 2O17年底,住 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 比例达到 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 50%。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八)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各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 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中医医疗机构要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九)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十)实施急慢分治。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各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十一)加强急诊力量。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配各急诊加强班。落实应急救助制度 ,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十二)及时救治重患。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 ,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 ,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十三)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

(十四)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药房推行自动化设各降低用药错误。

(十五)提供信息查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五、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十六)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 ,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 )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十七)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 ,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设立住院服务中心 ,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 ,提供临床营养服务。

(十八)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 ,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 ,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借鉴银行满意度测评的做法和经验 ,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 时开展即时满意度评价 。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十九)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各护士 ,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 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0. 4:1,重 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 2.5— 3:1,新 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 1.5-1.8:1。门(急 )诊 、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 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二十)落实优质护理。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至2015年底 ,三级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至少80%的地市级医院和至少40%的县级医院有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有条件的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规范诊疗行为 ,保障医疗安全

(二十一)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 ,执行术前核查程序 ,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 ,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二十二)推广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 ,至 2O17年底 ,所有三级医院和 8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 ,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二十三)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抗菌药物使用 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二十四)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 同级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鼓励设置独立的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二十五)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 ,缴费单据的收费项 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各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 ,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二十六)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 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 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

(二十七)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 ,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二十八)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 ,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二十九)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三级医院应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儿童医院、艾滋病定点医院等专科医院可以与儿童、艾滋病患者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十)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 ,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至 2017年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覆盖90%以上的县。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 险覆盖面。积极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风险互助金、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至2017年底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风险互助金参保率达到 90%以上。

(三十一)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 ,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 ,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

十、落实政府管理责任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三十二)认真组织落实。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本辖区医疗服务实际情况,组织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鼓励各地区、各医院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完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可落实、可操作、可执行、见成效。要定期开展效果评价,公布评价结果 ,将患者评价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依据 ,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完善改善 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措施,将评价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十三)助力深化改革。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进 ,通过落实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切实感 受到 医改成效。要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各项 改革措施,为医疗机构落实行动计划、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确 保 改善服务与深化改革互相助力、互相促进。

(三十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发掘、树立先进典型作为示范医院,通 过典型带动、示范先行 ,逐步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和改善医疗服务各项措施,进而提升整体 医疗服务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将根据各地推荐的示范医院,遴选出一批全国示范医院组织 系列宣传报道,供各地交流学习。

(三十五)加强宣传指导。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 围。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行动计划的监督与指导,通过社会评价检验工作成效,为医疗机构落实行动计划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提供相应的工作基础。对于因拖延相关工作、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医疗机构,要严肃处理、追查到底。